“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去年以来,卡子镇奋力吹响时代号角,按照统一安排部署,聚焦文化振兴,结合镇情实际,分类分层分众,以“五线工作法”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全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更好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切实打通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夯实“组织线”,确保有序开展。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领导小组,夯实工作责任,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内容,列出工作计划,全面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搭建工作阵地,做好经费保障,充分整合党群综合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文化站等资源,挂牌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8个,配备志愿服务队旗帜9面、红袖章及红马甲100余套、志愿者积分手册300余册。优化工作机制,摸索制定完善《志愿者管理办法》《志愿者积分兑换办法》等制度,切实做好志愿者的组织引导、登记注册、表彰激励等工作,搭建良好文明实践平台。突出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带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做到同频共振,相互促进。
发动“志愿线”,壮大队伍力量。广泛动员,整合镇村干部、党员群众、网格员、中心户长、乡贤人士、离退休职工、道德模范等志愿者力量,不断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分类组队,结合志愿者个人特长和兴趣爱好,编入各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政策宣讲、文化宣传、矛盾调处等12支常备志愿者服务队伍,依托五大平台,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引导激励,采取志愿者表扬鼓励奖励、优先评优树模、兑换服务积分等方式,提升全员参与志愿服务的意愿和热情,为全面、系统、长效开展志愿服务提供坚强力量保障。目前,全镇已顺利构建起“1+12+N”的志愿服务模式,即“1支总队、12支专业志愿服务队、N支村(社区)志愿服务支队”,累计吸纳各类志愿者289名。
拓展“文化线”,创新实践方式。紧紧围绕文化振兴,积极拓展工作载体。一是创新开办“党建+社会综合治理”流动讲堂、“解放思想大讲堂”、“青年干部讲坛”,按照“群众点菜、志愿者下厨”的模式,深入村组院落、田间地头巡回开展政策理论、实用技术宣讲60余场次,惠及群众6000余人。二是结合精神文明创建、新民风建设等工作,组织各类志愿服务队成员参与到道德讲堂、道德评议、“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家规家训进农户”等活动中来,协助培育文明乡风。三是由文艺宣传志愿服务队动员群众参与文化惠民演出、乡村广场舞、民俗节目汇演、读书看报等文化活动,丰富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提振农村群众精气神,让文明实践深入人心。
巩固“环保线”,建设美丽家园。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保和废弃硫铁矿污染治理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卡子镇整合志愿服务力量,坚决打赢环境保卫战。一方面,由各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每月定期组织环境保护服务队志愿者,通过参与义务清扫活动,协助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和“十年禁渔禁捕”工作等,大力开展“扫干净、摆整齐、保畅通、树形象”人居环境整治活动,提高群众参与美丽家园建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扎实有效做好镇内废弃硫铁矿污染治理保畅工作,镇村干部齐上阵,切实做好凤凰、友爱、桂花等治理点的土地房屋征迁、矛盾排查化解等基础性工作,全面保障治理工程用地需求及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健全“治理线”,保持稳定大局。在全市“321”基层治理模式顺畅运行的基础上,卡子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全体志愿者下沉至辖内82个三级网格,通过“党员联系群众、人大代表联系选民、中心户长联系村民”的工作方法,将政策宣传、困难救助、纠纷调解、民生诉求、事项代办等全部纳入联系网格群众的志愿服务内容。结合持续开展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三力联调”矛盾化解,志愿者队伍还同步进行政策宣传、疫情防控排查、反电信网络诈骗等重点工作,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地深入群众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助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截至目前,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累计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活动96次,志愿者参与各类志愿活动2000余人次。下一步,卡子镇将把践行新思想与高质量建设“厚德卡子·生态茶乡”有机结合,把基层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着力在阵地建设标准化、管理运行制度化、志愿服务常态化等重点工作任务上拓思路、再发力、促提升,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更有温度、更有力度、更有成效,让卡子群众受教育、得实惠、扬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