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我的航天梦”主题征文评选活动已揭晓,我校九年级学生徐鹏、黄桃红分别荣获市级二、三等奖。据了解,徐鹏的文章《航天梦,我的梦》用细腻的文笔,抒发了自己对太空的向往,更坚定了航天强国的信念。黄桃红的文章《我的航天梦》用激昂澎湃的文字,阐述了从古至今众多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发展,不惧艰险以干克难甚至慷慨赴死的事迹,并抒发了自己报效国家的志向。
附两位同学的文章:
有多少月夜,我曾仰望过星空。点点星光,点亮小小的梦。
我住在山下,望山顶上那棵老树,百二十米,却行千步。我仰望星空,以飞机参照,那明月与星辰仿佛挥手可处,但又遥不可及。梦前,与星辰作伴,共享夜的静谧;梦里,与明月相照,与玉兔捉闹,更在同嫦娥共舞;梦罢,虽恋恋不舍,却又奈何?我便立下鸿鹄之志,愿乘神舟行万里,愿寻宇宙那无尽的秘密。
胸怀无数梦想,唯一不变的是我对天空的向往。展望中国,航天事业奋发而起,发展的速度同春雨后的青笋一样迅猛。每次火箭升空时,或同明月相映时,一种难言的自豪同洪水般涌入心中,使我颤抖,使我泪目。由此,我便做了一个小小的梦——飞上太空。
说起我对航天的了解,我最难忘的是万户,他是中国航天起步人,是航天史上的伟人。他的大胆猜想与尝试,为人类种下探索太空的种子。李东,长征五号总设计师,工作29年,17年扑在“长五”研制中,同团队攻破了247项世界性难题。有这样的人,我很振奋,我为祖国骄傲。
百年的探索与追寻,一路走来,中国航天人用自己的智慧与精神创造了无数奇迹,青丝染霜亦无悔。
中国强起来了,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愿接过时代的接力棒,奋发图强,带着了不起的航天精神向太空之路披荆斩棘。同辉月与星辰同肩,向浩瀚的宇宙深处遨游,铸就我的航天梦!中国梦!
少年因梦想宏伟远大,而挺身向前;世间因少年挺身向前,而更加瑰丽。我的梦想很伟大,我想一飞冲天,冲上美丽而深邃的月球;冲上神秘而炽热的火星;冲上浩瀚无边的外太空,为国家为人民寻找更多的未解之谜,而这个想法源于去年寒假……临近过年,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因为新冠病毒的爆发,我们都宅在了家里看电视,在此期间,我看了一部名为«青春环游记»的综艺,里面有一期让我受益匪浅……事情是这样的:青春家族的成员们来到了其中一位成员的故乡——襄阳,而在此期间正直神舟十二号升空,节目组就请来了其中一位航天员聂海胜的弟弟聂新胜来到了现场给大家介绍襄阳牛肉面,在介绍牛肉面的同时,他也讲述了哥哥的航天经历和一家人的视频内容,诉说了对家里晚辈的鼓励和影响,谈到年迈的母亲,我永远忘不了他的一句“哥哥尽忠,我尽孝”舍小家顾大家,有国才有家的精神被航天员聂海胜体现得淋漓尽致。从古至今,不少文人墨客抒发了对祖国热爱,从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也有不少的爱国名将抛头颅洒热血,这使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加坚定自己的梦想,让心中的信念带走我们的胆怯,让我们的青春为梦想而轰轰烈烈!受到航天员聂海胜的影响,我翻开了中国的航天史,一幕幕触动心灵的画面使我更加坚定我的航天梦。中国的航天梦源于1957年的苏联红场阅兵,在弹道导弹发射和火箭队列缓缓驶过的时候,彭德怀和叶剑英两位老总的眼里露出了羡慕的表情,与此同时也更加坚定了获取这些高新技术的决心,他们与苏联签订了«国防新技术协定»解决了技术问题,而面临他们的还有人才等多个问题,就在这时,身处美国的中国科学家钱学森历尽艰难险阻回到了中国,开始了带领中国人民开启航天事业的大门。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而是徘徊;最快的脚步不是冲刺,而是坚持。中国的航天事业历尽风雨过后终于出现了一道艳丽的彩虹,从1970年4月24日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2003年乘坐神舟五号的杨利伟历经21小时23分钟成为第一个登上太空的中国人…… 天上一天,地上一年,这不是神话,这是对航天事业艰辛的刻画 ,细数新中国建国以来的航天历史,每一步都走的异常艰辛,但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鼓舞人心,中国航天梦背后其实就是中国崛起的“复兴梦”!我的航天梦是一匹马,我将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我的航天梦是一粒种子,我将让它生根发芽,朝气蓬勃;我的航天梦是一轮炙热的太阳,我将迎着他,正茂风华。
当火箭满载着亿万中国人的梦想直冲云霄,飞向太空时,中国也随之而腾飞。当绚烂火焰划破天际的背后,离不开千千万万个默默付出的航天人。宋家初中的学子们也将为这这样的梦想,脚踏实地,用实际行动传承着航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