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市,地处长江三角洲,物产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乡”“茶叶之乡”,综合经济实力连续多年名列全国百强县(市)。
白河县,位于陕西东南部,大巴山东段,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富硒产品繁多,但也是国家级贫困县。
溧阳、白河,地域上相距千里,但“苏陕协作”拉近了两地的时空距离——一场跨越千里的东西部协作不断深化,一个以政府援助、企业合作、社会帮扶、人才交流为主要内容的苏陕协作“白河实践”日渐发展,为脱贫攻坚和县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老亲戚”结出“新情谊”
2018年9月19日,白河县委书记陈晖率党政代表团赴溧阳考察学习,一路探寻、一路思考、一路收获。“溧阳、白河虽远隔千山万水,但两地情谊源远流长。溧阳稳步转型的产业结构、干净整洁的城市面貌、精致贴心的管理细节、绿意盎然的生态环境令人赞叹,白河要进一步在产业对接、企业合作、劳务输出、项目建设、干部交流等方面加强学习,力争让双方合作‘开出大花、结出大果’。” 陈晖坚定地说。
茶叶,同为溧阳、白河两地特色产业,但“茶经济”已成为溧阳的城市名片。溧阳茶业是如何做大做强的?带着好奇和疑问,白河县县长李全成率党政企代表团赴天目湖茶叶研究所、田家山茶果场、玉枝茶果场等地考察,寻找答案。如李全成所说:“考察学习只是手段,目的是要开阔视野、解放思想、深化合作,将考察学习的成果真正转化为促进白河发展的动力。”
千里之约,两地情深。溧阳、白河两地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开展互访考察,找准了最需要帮扶的环节和最佳结合点。围绕扶贫协作、经济合作、劳务输出、助学助教等重点领域,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教体、文广等9个部门签订部门合作协议;溧阳市天目湖、戴埠、竹箦镇分别与白河城关、中厂等镇签订了镇级结对帮扶合作协议,县、镇(部门)、村三级立体帮扶协作体系日趋完善。
同时,两地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商会、企业家代表等社会各界人士开展互访69批577人次,溧阳市为白河县支援财政援助资金890余万元。目前,各级各类协议共确定的44项合作内容已落实27项。特别是两地12所学校签订了结对帮扶、协作共建协议,构建的全领域、全覆盖苏陕教育协作体系被树立为全省典型。
溧阳市委书记蒋锋说:“溧阳和白河是有着二十多年密切往来的‘老亲戚’,近年来,随着苏陕协作的进一步加深,‘老亲戚’又结出了‘新情谊’。”
扶贫协作由“输血”向“造血”转变
2017年10月25日,怀揣责任和使命的朱志军来到白河,挂任白河县委常委、副县长。这个孕育了“三苦”精神的山水小城,瞅见的第一眼已让他产生浓浓的情愫。
“白河自然条件较差,但白河人务实努力、敢想敢干,誓以‘三苦’换甘甜的精神叫人动容。”在朱志军的联系协调下,多家江苏溧阳企业来白河考察,并有意投资办厂。
2018年11月20日,陕西中纺联针织有限公司落户白河构朳镇,解决了300人就近就业。投产仪式上,朱志军的眼眶有点湿润。他说:“扶贫协作由‘输血’到‘造血’是关键。协作的意义远不止经济和物质层面,碰撞思想、拓宽视野、激活内生动力才能打基础、利长远。”
王小文是江苏人,在玩具行业打拼了20余年的他,通过一条关于安康发展毛绒玩具产业优惠政策的微信,特意来到安康实地考察。最终,白河良好的基础条件和丰富的人力资源吸引了王小文的目光,他相继在白河创办了嘉艺和双丰两家玩具厂。现有全套生产设备200多台,员工160余人,初步形成了年产500万只毛绒玩具的生产规模。
农产品销售承载着贫困群众的致富梦。受交通、信息等诸多因素约束,各类特色农产品如何走出白河一直是个难题。两地政府将助力农产品销售纳入苏陕扶贫协作重要内容,积极引导政府、电商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同发力,多渠道展销白河农产品,促进扶贫协作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目前,白河驻溧阳招商办事处和特色电商产品馆在溧阳电子商务产业园正式设立,为白河县特色农副产品提供了宣传展示平台。葛根茶、焦赞农家土特产品已在天目家园上架,木瓜酒、魔芋食品、一朵牡丹、葛根茶、碳基营养肥等一大批特色产品已在溧阳打开了销路,实现“订单进山、产品出山”。
“好项目”跑出发展新速度
回首2018年,“苏陕协作”的硕果遍布白河大地。
当年9月5日,溧阳市捐资300余万元的苏陕协作“溧阳·白河希望学校”项目正式开工。
10月29日,陕西正恩精密制造有限公司在两河工业园区顺利投产运营,填补白河精密数控加工业的空白。
11月20日,位于白河县构朳镇的陕西中纺联针织有限公司正式投产,解决了近300人就业。
11月30日,“溧阳·白河”网络扶贫对接交流座谈会成功召开,并举行特色农产品网络销售协议签约仪式。
白河县把项目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引擎,结合苏陕协作有利机遇,积极创造条件,精心谋划,扎实推进。仅2018年,白河县申报扶贫协作项目25个,争取苏陕专项扶持资金2080万元,其中8个产业项目帮扶深度贫困村,11个劳务协作项目在社区工厂,帮扶深度贫困村,带动2300名贫困群众实现增收。
同时,紧盯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目标,白河县优先招引和发展能够直接安排贫困劳动力就业、直接带动贫困农户增收的项目和适应贫困劳动力技能、适合分散加工制造的劳动密集型项目,优先在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开设社区工厂。目前,白河县已落户毛绒玩具项目13个,投产10个,吸纳就业人员700余人,其中贫困群众就业174人,全县初步形成“龙头企业+社区工厂+家庭作坊+合作社”的发展模式。
陈晖说:“下一步,白河将在产业对接、乡村旅游、劳务输出、人文交流、干部培训、科教文卫等方面加强与溧阳的学习交流,让双方扶贫协作和经济合作‘开出大花、结出硕果’。”
来源:8月21日陕西日报 记者:张权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