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有个最热的词叫“网格员”,在基层街道、社区、村组有一支庞大的网格员队伍,他们不是干部,不拿工资,每月只有两百元的“操心费”,但他们却以“网”为责,随时随地管着各自身边的“百姓事”。
一到开学季,住在仓上镇苍南小区的李在魁就多了份操心事,他是红花社区第5网格员,网格单元紧挨着中心小学,周一至周五早上8点前,七八百名学生从各个方向向学校汇拢,送孩子的,上班的人来车往汇成了人流高峰,通往学校的十字路口就特别拥挤。为保证学生安全入校,每天这时候李在魁就穿着红马甲巡守在路口,疏导车辆通行,保护学生有序进入校内。放学时,他又进入 “岗位”,疏散通道,直到学生安全离校。
“这儿是公共通道,请你把菜摆整齐,莫把路占了!”在集镇菜市场,常常能看到社区干部和志愿服务者来整治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不文明行为。王友琴就是其中一员,2020年5月红花社区成立后,王友琴担任第8网格网格员,除了协助社区干部搞好环境卫生,排查上报疫情风险地区来返乡人员,类似这样维持公共秩序就成了她的“份内事”……小小网格员,在基层治理和公共服务中发挥着大作用。
裴家村第一网格员张凤邦是个女同志,党员,她为人正直公道,平时在群众中很有威信。担任网格员两年来,她单独或参与调处邻里纠纷和家庭矛盾13起。一对夫妻因家庭琐事发生矛盾,开始是冷战,后来矛盾越来越深,闹到娘家人上门讨要“说法”,妻子提出离婚的地步。为“挽救”这对夫妇,张凤邦利用女人之间说话方便的优势,一有空闲就“泡”在邻居家,用一些熟悉的例子劝导双方,组成一个家庭不容易,应珍惜眼前的生活。她的苦口婆心终于使这对年轻夫妻和好如初,一家子的生活里又有了往日的欢乐和笑声。
张凤邦不只是调和“鸡毛蒜皮”的和事老,遇到突发情况,更能果断处置,毫不含糊。去年8月28日午夜,张凤邦被雷雨声惊醒,开灯,断电了,外面漆黑一团,雨声雷声河水的咆哮声让人心惊胆战。想到网格里有几户屋后石坎高,这样的大雨一定不安全,拿起电筒就往外跑,刚好电话响了,是秦贵新打的,深一脚浅一脚赶到秦贵新家,借着手电光一看,后檐墙被泥石流砸出一个大洞,屋内灌满了石块泥浆,丁富学的房屋也进了齐脚脖深的泥水。刻不容缓,张凤邦向村上简单汇报情况后,立即决定两户7口人先撤到自己家住下,危急时刻,网格员更能奋不顾身的冲在前面。
在仓上镇,像李在魁、张凤邦这样的网格员还有很多。他们身处基层最一线,天天与群众在一起,便于宣传各项政策,听取群众反映,及时发现和上报须待解决的各种问题,成为镇村与群众沟通的纽带。在环境卫生、综治维稳、安全隐患排查、防网络诈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民生无小事,尽在日常中。随着321网格化管理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网格员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日益增强。这些网格员主要从两代一委以及品行端正、政治可靠、办事公道正派、能积极主动为群众服务的村民代表或中心户长中挑选出来,作为村两委与群众联系的纽带,他们常常以“普通群众”的身份,了解民情民意,汇集群众智慧,解决民生琐事,积极向村两委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不仅增强了互动,还前移了发现矛盾、处理问题的关口,有效破解了基层社会治理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