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 [切换站点]
热门站点
白河圈子
同城头条  >  本地  >  《水色白河》专栏十:现代歌舞剧赋能地方文化活力和张力
《水色白河》专栏十:现代歌舞剧赋能地方文化活力和张力
2022年10月12日 22:47   浏览:409   来源:白河人


作者简介

图片

唐玉梅:女,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人,1997年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系, 陕西安康汉滨高中高级教师,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省评论协会会员,安康市评论协会理事。其散文和评论散见于《安康日报》、《散文视野》、《陕西日报》、《教师报》《羊城晚报》等,现发表文字约30万字。安康市旅游丛书《秦巴汉水美安康》(市卷)的主要撰稿人之一,曾担任过《汉江文艺》《安康文学》兼职编辑。


现代歌舞剧赋能地方文化活力和张力

图片


--在传承中突破发展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伴随着中国社会物质经济的发展,人们期待着在精神文化层面得到多方面、多样化、多层次的提升,舞台艺术作品如何在继承中发展的同时,深入开掘现实,彰显时代精神,勇于突破,锐意创新,立足生活,植根现实生活的土壤,定格普通劳动人民的品格坚守,在宏大叙事中通过细节生动的故事浓墨重彩地讲述发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可歌可泣故事,以昂扬强劲的正能量激发民众信念,点燃奋发进取的火把,彰显民族审美秩序,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传递民族坚韧的力量,在传承中突破发展,创作文艺精品,引领美好时代,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是文艺作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体现。

日前,由中共白河县委宣传部、白河县文化和旅游广电局联合出品,由安康市文化产业发展中心、白河县文化馆和白河县职教中心参演的民俗风情歌舞剧《水色白河》在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影剧院首演。该剧是一部将传统歌舞和现代舞蹈艺术融合一体的舞台新作,将原生原创的乡土民歌精髓和现代的舞蹈整合重构,该剧融合了舞蹈、民歌、戏剧表演等艺术表演形式,结合现代舞美设计,利用声光电等技术手段,在作品剧本创作、舞美、音乐制作以及舞台整体呈现效果中都体现出艺术家们在舞台剧传承中突破发展,创新性地宣传地方文化特色和地域人文精神,充分展示了地域情景剧的活力和张力。

风情歌舞剧《水色白河》从日照山河启幕,以一江清水永续北上作结。主体分为六个篇章:家在何方、河街旧梦、三苦丰碑、楚风流韵、水色白河和碧珠璀璨。该剧以四代白河人家的生活变迁为主线,通过不同时期白河人民的精神风貌反映白河人民在时代的宏观背景及历史变革中的艰苦奋斗精神和勤劳勇敢的用双手创造幸福的理想与不懈追求,表现了白河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和人文历史的厚重积淀,讲述了白河人民敢想敢干、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风貌和新时代“三苦精神”的丰富内涵,艺术地串起具有白河地域性文化代表性的移民文化、白河市井乡情、汉水文化、“三苦精神”、农耕文化、非遗文化等地域符号。《水色白河》不啻为一幅以舞台剧为艺术形式展示白河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的自画像,承载着以旅游演出助推白河文旅融合发展的使命。

图片

《水色白河》的首演成功充分体现了白河县人民政府对传播白河优秀地域文化的重视,体现了白河县委县政府引导构建文明白河,深层发掘白河本土文化底蕴,对白河文化传承有使命担当意识,有热爱,肯投入的执政为民的服务意识。毋庸讳言,弘扬和传播优秀地域文化对生活在该地区的人们具有导向性和凝聚力,其在主导人们的价值观念、推动区域文化发展、提升区域形象等方面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发挥着具体的影响。现代城市管理理论之父德鲁克曾说过:“今天的城市真正优势资源不是资本、土地和劳动,而是文化。”这句话其实并不难理解。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文化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同时,一个地方的文化底蕴深层而隐性地对当地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精神风貌、行为规范和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密不可分。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于区域综合竞争力和实力有着不可估量和不容小觑的作用。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生长点、文化资源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体现在许多地方,提升区域文化内涵,提高本土知名度和影响力,已经成为体现各地政府彰显管理能力和行政魄力、突破发展本土经贸促进文旅发展、开展招商引资,打造地方品牌形成辐射效应的重要举措。舞台剧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必须编、导、演、音、美等多方面齐心协力共同打造才可能成功,一部舞台剧的成功演出离不开方方面面的努力,这中间需要政府部门的协调以及在资金、人员配备、演出经费等等多方面的支持。白河县委县政府在新冠疫情背景下面临经济下滑的压力,仍旧排除万难,协调多方面力量,紧锣密鼓以干克难地为白河人民乃至安康全市人民呈现出一部精神文化的盛宴,在盛夏最热情的夏日里,白河人民齐聚一堂欣赏着优美的舞蹈,舒缓的音乐,感受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安宁幸福。

图片

其次,舞台剧《水色白河》是一部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和白河风情的优秀歌舞情景剧作,探索性创造性地丰富了地方情景歌舞剧的表现方法和表达方式,为本土青年演员走上舞台提供了锻炼和展示的机会,为地方进一步赓续舞台艺术表演,打造地方文旅精品节目储备了力量。现代舞台剧的艺术表现形式注定了它是一门综合艺术,而反映地方风情的情景剧因其所蕴含的鲜明的地方人文特色与地域风情,所承载的对地方文化的宣传职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和彰显当地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涵养,如何通过一系列舞台符号和演员的肢体语言准确地呈现编剧意图,凸显对地方文化承载的宣传,并如何合理利用和表现已有的地域文化符号,结合现代人物的神态和生活境遇来设计舞台动作和舞台服装,设计舞台人物的念白和故事情节,融合灯光、音效、舞美等等,将舞台主题戏剧化和现代化、戏曲表演的现代化,高度综合地力求让人物动作、语言和舞美设计上都符合舞台戏剧的美学表现特征,遵从简约、写意、现代风格,并在传承中创新发展使之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赋予舞台戏剧在以文化人、文以载道、弘扬正能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传递爱和温暖的力量,激励人们永葆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和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是对编剧以及编导的艺术水平和艺术功力的极大考验。风情歌舞剧《水色白河》集音乐、舞蹈、情景表演、非遗展示、曲艺、多媒体等多种艺术手法为一体,在该剧中,编导充分利用了白河地域依山傍水的兼具山城和水边的生活场景,土无三寸厚,地无百亩平,向大山要梯田的“三苦精神”。大到舞台设计,小到服装道具,无一不体现出白河浓厚的汉水风情,艺术再现了白河人民的勤劳质朴,团结活泼,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通过生动传神的舞蹈语言展示白河人民浣洗、耕种、丰收、耍草狮子、开荒种地、渔耕、农耕、诗书传家等追随时代脚步,开创美好生活,建设幸福家园的生活画卷,同时也展示了演员们的特长、技能、功底和创造性,能够给人以价值引领、精神向导和审美启迪,具有一定程度的艺术感染力,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生动活泼、朴实优美的演出风格,和表现的主题吻合的舞蹈动作和背景音乐节奏都值得称赞,而尤为可贵的是,在百余人的演职人员中,半数以上都是土生土长的白河子女,浓厚的家乡情怀和立足乡土的舞蹈语言让演员们的感情抒发的自然而细腻,人物刻画准确生动,其个性鲜明的民俗特点和舞台艺术魅力令台下的观众心领神会,掌声不绝。

图片

艺无止境。毋庸讳言《水色白河》在剧情主线索的故事性方面还具备很大的打磨和升华空间。一部经典的舞台情景剧会为观众讲述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或塑造一位穿插整个剧情的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小小舞台或呈现一个人物的命运起伏,或展示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或讲述一个平民百姓的爱恨情仇,通过一个生动而有剧情故事来吸引观众,一个丰满的立体的故事会让人们牵肠挂肚津津乐道,从而对人物的服饰、审美、价值观的植入更加的水到渠成。但其实作为编剧的李思纯自己也意识到这一点:“唯有讲故事才能打动人,歌舞剧也是一样。一台歌舞剧,必须找到精神内核的支撑,才能让肢体动作和表情在特定氛围下完美代替语言,诠释心中所想、所念。而这个精神内核,就是一个编剧所要借助故事来赋予的。”但恰恰遗憾的是,在《水色白河》中,我觉得如果有一个打动人心的故事线索来串联起这六个篇章,在故事的发展中,通过故事情节来呈现一系列的地域文化符号和风土人情,比如《印象刘三姐》、河南豫剧院创排的现代戏《公仆三部曲》、现代戏《狗儿爷涅槃》《月亮粑粑》等不仅聚焦现实题材,而且体现地域人文和时代精神,并经由故事拓宽现代戏的创作手法和表现空间,在舞美、音乐、动作形体和舞台设计上都取得了突破性的探索和尝试,借助故事潜移默化地强化文化艺术的凝聚、教化、审美等功能,让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得到根植和涵养,但是在歌舞剧《水色白河》中,我作为观众,感觉不到故事中主要人物的生命的精神部分处于怎样的状态以及和他人之间发生的必要联系,但其实,白河不乏自己的故事,白河的“望夫石”、白河的桥儿沟、白河的红色武装革命……在白河的几个大院子里世代传承的家族精神,可以借用“白河一家子”“白河四代人”等发生的悲欢离合和事业的成功与失败、财富的获得与失去,展示生命的顽强奋斗,展现意志的力量和生命的温暖,通过变换的世代命运,把白河的人文精神、风土人情和地域特点鲜活灵动地嫁接于其中人物的生活场景和背景之中,引发更广泛的共情和共鸣,这需要编剧更深入地立足白河本土历史,挖掘白河文化宝库,假以时日也未为不可。

瑕不掩瑜。精彩在台前,功夫在台下,一部地方舞台剧作的精品呈现,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离不开艺术创作者长期沉潜于生活和人民中间的静水深流的辛苦耕耘,地方政府的担当,文化同仁们的通力协作,大幕背后编导、编剧、舞美、服装、灯光、音效……每一位参与者都需要无私忘我的反复修改,精准枯燥的基础排练,以及成员之间互相配合、协调、协作、互相帮衬的默契与信任。“一脉文心传万代,千古不绝是真魂”,看《水色白河》,看古朴沧桑的青石门楼上镌刻“天池关键”的劲骨丰肌,看白河先民们在艰苦卓绝中于汉水流韵的石坎坎打造的金碗碗,看桥儿沟黛瓦青苔染绿苍老的屋脊,看曾经的驿站石阶斑驳的苔痕,看两旁古老院落的马头墙上盘绕斜挂的藤萝,你会坚信歌舞剧《水色白河》必将成为白河丰厚的文化土壤中开出的一朵奇葩,承载着白河人民共同的剧院文化记忆,带着水色白河浇灌的田野和草木的馥郁芬芳,以从容主动的姿态感应时代文旅发展的强劲呼声,坚韧生长,引领更多的地方舞台精品剧作蓬勃发展,向远方传递白河声音,树立白河形象,吸引着人们走近这个“南走巫夔,北通商洛,东扼均房,关南险奥”的古老驿镇——陕南安康白河县。

编辑:黄太文

审核:阮   郁 


头条号
白河人
介绍
推荐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