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劳动当中幼儿的已有经验、兴趣、需要、能力、学习风格等个人特征,能通过行为、劳动的过程和结果外显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劳动与“游戏”一样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手段。
什么是劳动?为什么要劳动呢?该怎么劳动呢?老师组织孩子们进行了一次有关劳动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孩子认识劳动,树立正确的自我服务意识和劳动观。
读书学习是为了获取知识,而劳动才能让孩子们融入生活,收获独立、自信与责任感。为此我们设计了不同的劳动体验活动,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热爱劳动的情感。
幼儿园里出现了一个个忙碌的小身影,那是孩子们在体验劳动带来的乐趣呢!一起为我们的“家”创造干净良好的环境。
、
幼儿园是我的家,干净整洁靠大家。孩子们快乐地参与劳动,保持环境的卫生,体验劳动中的欢乐,提升了自我服务能力,留下在幼儿园生活中一份珍贵的印记。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是健康领域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学会自我独立,是孩子们适应集体生活的首要任务。在幼儿园里幼儿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成为独当一面的“小大人”,如:学会摆放书籍、自己整理小床、学习发放餐具等等。在劳动的过程中,他们不断的进步,掌握新的本领。
随着孩子们自我意识和社会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常能听到他们自信而坚定的声音:“我会做...”“让我来...”他们总是乐于帮助收拾、整理东西。分类、对应、归位......自我服务意识、习惯的培养等在劳动中一一习得。
1.我会整理学习材料。如何整理自己的学习材料呢?幼儿先了解摆放的秩序,其次认识自己的学习物品,了解书本的整理方法,同时也在活动中增强爱护书本和文具的意识。
2.区域活动结束时的材料整理,是给幼儿创造自我服务整理的机会,根据区域材料标识,自主将材料正确送回家,锻炼幼儿分类整理的能力。
3.餐后整理活动也是一种文明礼仪的锻炼。同时也让幼儿尝试组织餐前餐后活动,提高幼儿的自我管理和组织协调能力。
“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此次活动的开展,蕴含了丰富的教育内涵,培养孩子们的自我管理、劳动能力和劳动习惯,教育孩子们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学会感恩,学会合作,独立自信,具有责任和担当意识。
编辑:吴 玥
审核:项能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