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耳日
关注听力健康丨建设健康中国
3
月
3
日
2024年3月3日,是第二十五个全国“爱耳日”,主题为 “科技助听,共享美好生活”。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听力残疾预防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听力 健康意识,白河县图书馆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呼吁广大读者朋友们关注听力健康,科学爱耳护耳,尊重、关心、关爱听力残疾人,努力让全年龄段、全生命周期的耳和听力保健成为现实。
为了帮助小读者们了解护耳爱耳知识,提高科学用耳意识,养成良好的护耳习惯,3月2日,我馆开展了第二十五个“全国爱耳日”主题知识讲座活动。我馆老师运用具体生动的图片、生动浅显的语言分别从爱耳日的由来、耳朵的构造、生活中常见的噪音、耳聋影响因素和耳聋的预防等方面引导小读者们在生活中尽量避免意外伤害耳朵的事故发生,了解各种保护耳朵的方法,知道怎样护耳爱耳。
全国爱耳日
全国爱耳日 2024
为广泛宣传耳科及听力保健相关科学知识,引导公众全面增强听力健康意识,养成科学用耳行为,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我馆还准备了爱耳日倡议书宣传单,精心挑选出通俗易懂且实用的爱耳护耳小知识,为来馆读者宣传普及。
为了更大范围地普及宣传爱耳日,我们还利用馆内LED屏、投影仪等设备分别在成人阅览区和少儿阅览区全天候宣传,以达到唤起全民爱耳意识,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目的。
1、突然出现听力下降要第一时间诊治。现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的生活压力、精神压力明显增加,医学发现,与之相伴的一种疾病突发性耳聋也明显增加了。突发性耳聋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还伴有耳鸣或者眩晕、耳内闷塞感。突发性耳聋是一种急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梗塞”,因此治疗越早越好,所以说"时间就是听力”一点都不过分。如果病史超过15天,听力恢复就较难了。为预防突发性耳聋,生活中要做到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熬夜等。一旦突然出现听力下降或耳鸣应该尽快向耳鼻喉科医生求助。
2、杜绝随意的掏耳朵。经常用耳勺掏耳朵,容易碰伤耳道,引起感染、发炎,还可能弄坏耳膜。耳道奇痒难受时,可以用棉签沾少许酒精或甘油轻擦耳道。
3、避免耳朵进水。在游泳、洗澡、洗头时,要注意不要让耳朵进水,进水后容易引起耳朵发炎。如果不慎进水,可以让头部向进水一侧的耳部倾斜,一只脚抬起,患侧的脚轻轻蹦跳,耳道内的水就可以顺着外耳道自然流出。也可以用棉签把耳朵的水吸干,但在使用棉签的时候要注意棉签不要进入耳朵过深,以免伤害到耳蜗,对听力造成伤害。
4、不要捏紧鼻子用力擤鼻涕。感冒的时候鼻涕很多,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鼻涕就会在压力的作用下被从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正确擤鼻涕的方法是,用手指压住一侧鼻孔,轻轻用力向外呼气,另一侧鼻孔的鼻涕便会擤出来,用同样的方法再擤对侧。或者用纸巾放在双侧鼻孔的前方,不压鼻孔,只是轻轻用力从鼻孔向外呼气,将鼻涕擤在纸巾中。
5、避免噪音侵蚀耳朵。过大的声音和刺耳的声音都是噪声,它们能损害人的听力。要注意远离噪声,当突然出现噪声时,应该及时用手把耳堵住,并张大嘴巴。
6、不要长时间使用耳机。长时间使用耳机容易对听觉器官造成疲劳、损伤,尤其是高音量高音频,这样会导致听力下降,甚至发生耳聋。
7、合理使用药物。用药不当是儿童致聋的主要原因之一,应避免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耳毒性药物。当儿童患有疾病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任何不当或超剂量使用都有可能导致耳聋。
编辑:岑春莲 审核:赵诗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