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法官、社区给我们的信任和机会,我们一定会兑现承诺,按约定还钱!”4月11日,在驻城关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法官工作室,白河法院法官干警与城关镇人大代表齐坐一堂,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运用“一说两讲”解纷模式,促成一起运输合同纠纷案双方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既维护了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又为被执行人争取了还款时间,受到了双方当事人和人大代表的一致好评。
案件回顾
2018年,李某为王某承包的工地运输砂石料,王某欠李某部分运输款没有支付,经白河法院调解,王某应在2024年1月30日前支付运输费20200元。但王某未按照调解协议履行给付义务,李某遂向白河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过程中,白河法院依法冻结了王某银行、微信、支付宝账户,在外务工的王某生活受限,立即委托其父老王到法院协调处理,希望能与李某和解。考虑到双方当事人居住在同一社区,承办法官遂邀请该社区的人大代表,在城关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法官工作室组织双方和解。
调解过程
李某说:“我2018年给王某拉砂石料,欠我20200元没有给,法院调解的时候说的好好的过年给,过年也没有给,一拖再拖,我们都是门上人,我只是想把我的血汗钱要回来,也不想把王某怎么样,那就再给他缓一段时间,如果还不按期支付,就请法院依法执行。”
老王说:“我们这几年确实是困难,别人欠我们的要不回来,真的不是故意要拖着不给你。王某是我们一家的顶梁柱,如果因为这个事情被纳入黑名单,那我们整个家庭都散了,这一次我们无论如何都会按期支付的。”
代表讲:“王某欠李某运输款这么久,是血汗钱,李某申请执行合法合规,王某有困难我们理解,李某又给了他一次机会,你们一定要倍加珍惜,不能再逾期了。”
法官讲:“如果你们没有按照和解协议履行,案件恢复强制执行后,不仅会冻结王某的银行账户,还可能将王某纳入失信、限制消费、进行拘留,王某的日常生活、出行、贷款、招投标等均将处处受限。”
最终通过群众说事情、代表讲道理、法官讲法律方式,仅用时半个小时双方达成执行和解协议,案件顺利执结。
“一说两讲”纠纷解决机制通过情理法融合,达到案结事了政通人和的效果,与善意文明执行理念不谋而合。接下来,白河法院将始终坚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用好“一说两讲”纠纷解决机制,妥善把握执行时机、讲究执行策略,争取以最恰当的执行方法解决执行难题。
作者/黄振霞
审核/杨祥军
编辑/张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