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因其便捷的沟通方式,被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即使不见面也能用一句语音传递信息,但这种不见面的沟通方式也让有些人逐渐地嚣张起来。你有没有想过,在微信里无所顾忌地发布言论,甚至辱骂他人,随意泄愤,会承担什么样的法律后果?又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近日,白河法院成功调解一起通过微信辱骂他人侵犯对方名誉权纠纷案件。
原告与被告本系亲戚关系,后因故产生矛盾。一日,双方在通过微信聊天过程中,发生了争执,因双方的不理智行为,争执愈演愈烈,被告遂通过微信发送了对原告具有侮辱性的语言。原告因感觉自己的名誉权受到侵害,便一纸诉状诉到法院,要求被告赔礼道歉。
白河法院立案后对案情进行了调查。被告对其曾通过微信向原告发送侮辱性语言一事无异议,但认为事出有因,且自己仅辱骂过一次。承办法官了解案情后,充分为当事人释法明理,既以法律为依据,对被告的行为给予了批评,又从情理角度出发,为当事人做思想工作,解开了双方的心结。后经耐心调解,被告认识到了自己行为的错误,当庭郑重向原告赔礼道歉,原告亦接受,案件顺利调解结案。
法官提醒,网络非法外之地,任何人不得采用任何形式侮辱、损害他人的名誉。若因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则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作者/郑明玉
审核/杨祥军
编辑/梅 蕾